
“这个‘匠’字像印刷体一样,真没想到是董师傅手工涂刷出来的。”11月15日,“贝壳杯”2025职业技能邀请赛在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在看到董师傅比赛结束后的“作品”后,现场观看的学生感慨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学生口中的董师傅名叫董海平,他是圣都整装西安大区的一名装修工人,在当天的邀请赛中,他获得油漆刷涂项目冠军。
“此次比赛要求之一就是在墙上刷出一个蓝色的‘匠’字,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一直秉持‘匠心’,做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参加此次比赛,我也从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接下来还要继续学习新工具、新工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进而突破自我。”董海平说。
新工具让装修更高效更安全
“以前师傅开完柜子插座孔之后,会赶紧安上插座面孔,怕业主看到开孔开得不美观,现在师傅开完孔之后,可以大胆地让业主看。因为有了模具,插座孔可以开得方方正正,而且还没有毛刺。”在比赛现场,贝壳整装工程交付部定制安装负责人李鹏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比赛现场,电锯声此起彼伏。“这么多工人在做定制家具安装,但是我们现场一点粉尘都感受不到吧?现在,镂铣机、修边机、电圆锯、轨道锯等工具都可以与吸尘器连接,边工作边吸,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装修现场环境的整洁,避免粉尘进入家具当中,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工人免受粉尘的伤害。”李鹏说。
在比赛现场,李鹏还现场教学,让记者学习了轨道锯的使用方法。按照李鹏的提示,记者先将轨道锯放在轨道上,然后右手握住主握柄,左手握住辅助握柄,双手同时按压下方的启动扳机之后启动机器,然后往前推,轨道锯便沿着轨道直线向前,并将木板切得很直。
“你看,很简单吧?新手几分钟就学会了!”李鹏说,“相比传统的电锯,这款锯不仅能够实现高精度直线切割,而且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它的锯齿是在机器里面的,没有裸露在外面,在使用时不会和手直接接触,而且只有双手同时按压扳机才会启动,防止误操作。另外,只要从轨道上抬起来,它就会自动停转,所以比较安全。”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整装家居分会秘书长唐召群对记者表示,当前,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工具的应用至关重要,好的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让其他工人都能向参赛者学习,使用新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圣都整装青岛大区瓦工姜军从事装修工作约20年了,20年来他见证了装修工具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铺贴瓷砖的时候,都会使用激光水平仪,它不仅能放出水平线,还能放出铅垂线,还能够自动找平,比以前的吊锥、传统水平仪好用多了。”
家装行业急需建立职业化人才队伍
在此次比赛开幕式上,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周鸿升表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进入“好房子”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家装行业也需要适应变化,急需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升装修工人的整体技能水平,改变包工头+农民工的传统格局。此外,如今的家装很多以旧房翻新为主,对于家装来讲挑战更大,还要考虑安全、智慧、绿色、低碳等,没有好的技能人才,就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好的家装服务水平。

“通过举办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推动从业者的职业化建设,提升其操作技能与服务意识,从而锻造企业的优质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周鸿升说。
本次邀请赛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整装家居分会、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今年的邀请赛新增瓦工、油工两大工种,覆盖“安装-水电-硬装”全链路技能比拼,聚焦施工标准化、人效升级与质量管控三大核心目标。比赛旨在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改模式,系统性构建多工种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整装业务规模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与交付能力保障。
以油漆刷涂项目为例,比赛要求选手掌握基层处理、石膏找平、精准涂刷等核心技术,完成墙面平整度处理、阴阳角修直、特殊部位修饰等任务。选手需依据工艺标准,实现涂层均匀、无色差、无流挂的高质量涂装效果。
董海平说:“这次比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挑战也很大,但好在自己平时的施工过程中,也是对每一个细节都严谨认真,力求让客户无可挑剔,所以这次比赛也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如何打造职业化人才队伍?专家指出,核心是打破“打游击”的行业困局,让有“好手艺”的工人有尊严、有出路、有奔头,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型。
“之前我也是‘打游击’,有时跟着这个包工头干,有时跟着另外一个包工头干,后来到了青岛进入现在的公司之后才稳定下来。公司每个月都有培训,大家也会在一起研究工作中的新问题,就有动力去提升技能,毕竟技能提升了,收入自然就增长了。”姜军说。
贝壳整装工程交付中心工程赋能负责人白金对记者表示,公司也为技能工人提供了晋升通道,有专业和管理两条路径。从专业路径来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职级越高,收入越高,以此激励更多工人依靠技能成长成才。从管理路径来看,可以从技能工人晋升到基层管理者、高阶管理者。
“通过职业化建设,我们不仅在打造一支更专业的整装团队,也在不断推动行业从‘劳务合作’向‘职业伙伴’迈进。”贝壳整装对外关系与发展中心总经理郑深圳说。

除了让现有的工人提升技能之外,还需培养“生力军”。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项国平表示,这就需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携手,以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模式,形成“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所需。“我们与贝壳等企业密切合作,深度契合了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项国平说。

贝壳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徐洋告诉记者,贝壳教育中心与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协同。例如,在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将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打造集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创新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贴近真实产业场景的实操环境。
“此外,在就业通道共建环节,建立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企业定制化培养项目,开辟‘实习-就业-晋升’一体化发展通道。”徐洋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召奎)
鼎宝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